出自《槠树》,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凌轹风霜四十围”
出处:《槠树》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拼音:línglìfēngshuāngsìshíwéi
赏析解释:
【凌轹】倒。《晏子春秋·谏上一》:“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轢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紂以灭,殷夏以衰。”三国魏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儔……皆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轢诸侯,驱驰当世。”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轢白猿公。”《明史·周怡传》:“嵩威灵气焰,凌轢百官司。”清王士禛等《师友诗传录》三十:“在子美集中,虽往往以风雅自任,亦未尝凌轢诸家,而独肩巨任也。”淩轢:亦作“凌烁”。亦作“凌躒”。亦作“凌鑠”。1.干犯,欺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凌轢宗室,侵犯
【风霜】1.风和霜。《后汉书·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陈毅《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2.比喻艰难辛苦。《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王恩,一个叫做王惠。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杨朔《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3.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西京杂记》卷三:“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十围】1.亦作“十韦”。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张铣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颜师古注:“韦与围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宋路振《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清金农《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