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羞诗三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得蹑前修躅”
出处:《三羞诗三首》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入三燭
拼音:déděidenièqiánxiūzhú
赏析解释: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前修】亦作“前修”。犹前贤。《楚辞·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汉书·刘恺传》:“今愷景仰前脩,有伯夷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李贤注:“前修,前贤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伟矣前修,学坚多饱。”宋陈亮《答陈知丞启》:“犹怀晚进,及识前脩。”清周亮工《哭陈磐生》诗:“暇心开丽瞩,远致越前修。”
【躅】〔古文〕《唐韻》直錄切《集韻》《韻會》廚玉切,音蠋。《說文》蹢躅。詳蹢字註。《史記·淮隂侯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又《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註》躑躅,以足擊地。又《集韻》直角切,音濁。《類篇》迹也。《前漢·敘傳》伏孔周之軌躅。又《韻補》叶直律切《韓愈·樊宗師墓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廣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