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游茅山五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理棹瑶溪行”
出处:《游茅山五首》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lǐzhàozhuōyáoxīhángxíng
赏析解释: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棹】《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又《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又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瑶溪】亦作“瑶谿”。1.传说中产玉的溪。亦用为溪的美称。三国魏阮籍《清思赋》:“振瑶谿而鸣玉兮,播陵阳之斐斐。”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赤玉隐瑶溪,云锦被沙汭。”唐牛凤及《奉和受图温洛应制》:“八神扶玉輦,六羽警瑶谿。”唐储光羲《游茅山》诗之二:“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2.传说中的地名。也称瑶岸、瑶崖。《后汉书·张衡传》:“瞰瑶谿之赤岸兮,弔祖江之见刘。”李贤注:“瑶谿,瑶岸也。”汉陈琳《马脑勒赋》:“託瑶溪之寳岸,临赤水之朱陂。”参见“瑶岸”。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