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 059歌词由大道林音演唱,出自专辑《遥远的救世主 I 背叛 I 天幕红尘 I 豆豆三部曲大合集》,下面是《遥远的救世主 059》完整版歌词!
遥远的救世主 059歌词完整版
智玄大师站起来说。
两位施主请到茗香阁一叙。
丁元英和韩楚枫跟着智玄大师出了明心阁,
向左转,
穿过了一道长廊,
来到一间提名为明香阁的房舍。
明香阁比刚才的明心阁大得多。
进门,
迎面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副***。
上面写着清静自在四个潇洒飘逸的大字。
***下面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个紫檀木制成的围棋棋盘。
棋盘上是两盒棋子。
房间北墙的位置是一块由天然怪石当成的茶几。
石面上摆着盖碗、
茶具、
茶叶罐。
茶几四周围是几个树根凳子。
主座位旁边是一个木炭炉子和一个装水的木桶。
炉子上架着铜壶。
湖里的水已经开了,
听得见嗡嗡的响声。
治拳大师伸手示意说。
两位施主请坐。
待客人落座后,
治拳大师问道。
施主以金钱敲门。
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
那我们就走了,
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
就不必***了。
智玄大师豁然一笑,
分别往盖碗里放入茶叶,
提起冒着蒸汽的铜壶,
逐一将开水冲进三支盖碗。
盖上盖碗说。
这是寺里自制的茶水,
是山上的泉水,
请两位施主品尝。
丁元英揭开碗盖,
一股带着山野气息的清香扑鼻而来。
只见碗中的茶汤呈淡绿色,
碗底的茶叶根根形态秀美。
他端起了茶碗,
喝了一口,
禁不住地说了声,
好茶。
韩楚风端起茶品了一口,
顿知此茶品质绝非一般。
此情此景,
令他心生感慨。
不禁想起了那副坐,
请坐,
请上座。
茶上茶上好茶的对联。
智玄大师放下茶碗说。
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正。
有事不妨道来。
贫僧虽老学无成,
念句阿弥陀佛,
却还使得。
于是,
丁元英把神话与扶贫的来龙去脉,
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
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
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思考属性。
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
也不是简单的扶贫,
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听完之后,
沉思了许久说。
施主已胜算在手,
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
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
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呢?
韩楚风随口一问。
那得救之道是什么呢?
这一问是智玄大师突然怔住了。
顿然明白了丁元英杀富济贫的用心和讨个心安的由来。
智玄大师说。
投石击水不起浪花,
也泛涟漪。
妙在以扶贫而命题。
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
责骂者。
则即为诊,
诊而不医,
无异于断为绝症。
非仁人志士所为,
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
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
晚辈以为,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
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
靠上帝,
靠菩萨,
靠皇恩。
总之,
靠什么都行,
就是别靠自己。
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
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晚辈无意,
评说道法。
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
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
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韩楚风来五台山之前,
只知道丁元英要拜见高僧大德,
少不了谈经论道。
却并不知道丁元英***的具体目的。
直到这时才完全明白。
至拳大师说。
以施主之参悟新作心事。
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
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
一切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
并无正量可言。
我知道人会骂我,
我以为佛不会骂我,
是晚辈依偎,
并非真不会挨骂。
大师?
缘何为大师呢?
我以为是戴佛说话的觉者。
治拳大师略微思忖了一下。
贫僧乃学佛之人。
断不可待佛说话,
亦非大师。
得救之道,
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
百家争鸣。
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
仅以修正之礼如实关照。
故送施主四个字。
大爱不爱?
丁元英双手合十,
给治全大师恭敬行了一个佛礼,
说道。
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
若是得救之道,
也有也没有。
没有竞争的社会,
就没有活力。
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
此乃天道。
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吾弱强焉在?
一个强字,
若已经在其中了。
故而佛度辛苦,
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因为先前不了解情况,
所以一直没有参与谈话。
此时听到了治玄大师一番话,
心生感慨,
他问道。
佛教主张利和同军。
大师坦言,
等级乃天道与代价,
不拘门户之见,
令晚辈十分敬佩。
晚辈在想,
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
那么,
在不公开、
不合法的条件下。
弱势还剩下多大的空间呢?
佛度辛苦虽慈悲,
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吗?
治拳大师对韩楚风笑了笑说。
施主不必拘礼。
请讲。
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连接的纽带。
或许更有积极意义。
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于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
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
构建强势文化体系。
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
当然,
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
利和同军不平等已在其中了。
韩楚风继续说。
那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
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
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
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
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
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
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
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
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
不同的是,
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
贫僧一位。
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
只是,
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
大家所以小心翼翼地绕开进去。
是唯恐平等、
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呀。
喝过一道茶,
治全大师给大家续上一轮开水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
释、
道、
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
施主,
这一刀下去,
一个都没能幸免呢。
丁元英忙说。
不敢,
不敢。
世道如军事,
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
是伟大的文明。
但是,
社会在发展,
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
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
以意志、
个性而求生求解。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与法治。
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关照而俱进的课题。
是传统呢,
还是传承呢?
统则将死,
诚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
施主尚未畅所欲言,
不好。
海纳百川,
施主纵使沧海一滴,
我佛也愿会而容之。
今日有缘一叙,
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
以立佛礼修正。
丁元英说。
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
但是晚辈以为,
佛教包括了佛法,
而佛法有别于佛教。
佛教以佛法正一,
进而证究竟。
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
成佛无量寿,
极乐。
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
著佛像,
著兽相,
著果相。
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
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
宿命、
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
已然杖毙佛法。
晚辈移位。
如果佛教能依佛法,
破除自身迷障,
不住不拘,
个人解脱。
以佛法的儒释,
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
则佛法的佛教,
即出离宗教的佛教,
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
惠于纲纪,
则于民生,
士民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沉默不语,
静静地看着丁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