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观社行》,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安石出山不免耳”
出处:《观社行》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ānshídànchūshānbùmiǎněr
赏析解释: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石】〔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又量名。十斗
【出山】1.晋谢安神识沉敏,少有重名,高卧东山,屡辟不出。及桓温请为司马,始出仕治事,终为朝廷重臣。见《晋书·谢安传》。后以“出山”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种事情。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巴金《灭亡》:“然而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觉得他有非常之才,不出山济世,未免可惜,也曾劝他出来做一点事。”2.谓在深山修行后
【不免】1.不能免除;不免除。《国语·晋语八》:“阳子行廉直於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史记·仲尼子弟列传》:“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2.免不了。唐张鷟《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3.无法幸免。宋文天祥《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元刘祁《归潜志》卷五:“正夫知不免,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