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送马秀才》,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无语与知音”
出处:《送马秀才》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wúyǔyǔzhīyīn
赏析解释:
【无语】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唐任翻《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宋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2.形容寂静无声。唐崔涯《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金元好问《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与知】犹与闻。《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孙免餘﹞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使攻宁氏。”《国语·晋语二》:“重耳、夷吾与知共君之事。”2.预先知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説者与知焉,则身危。”张守节正义:“人主先得其计己功,説者知前发其踪跡,身必危亡。”汉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