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粉扑琅玕出自《题洛中第宅》,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筠粉扑琅玕”
出处:《题洛中第宅》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
拼音:yúnjūnfěnpūlánggān
赏析解释:
【筠】《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音荺。《篇海》竹膚之堅質也。竹無心,其堅强在膚。《禮·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註》筠,竹之靑皮也。又《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景物最勝。渡通津橋,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横爲洞一,曰土筠。縱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又《正韻》于分切,音雲。義同。
【粉扑】敷粉时用来蘸粉拍脸之物。老舍《二马》第三段一:“温都姑娘先去洗了手,又照着镜子,歪着脸,用粉扑儿掸了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王晓燕﹞打开粉盒,取出里面的小粉扑,扑了一点粉,对着镜子敷在脸上。”
【琅玕】亦作“瑯玕”。1.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孔传:“琅玕,石而似玉。”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三国魏曹植《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元王旭《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清孙枝蔚《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2.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晋葛洪《抱朴子·袪惑》:“﹝崑崙﹞有珠玉树,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