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颂古十九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七里涌头子蛤子”
出处:《颂古十九首》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拼音:qīlǐyǒngchōngtóuzigézǐ
赏析解释:
【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涌】《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又水名。《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 《集韻》或作湧。
【头子】至宋,枢密使不经由中书直行下达的札子,事大者称“宣”,事小者称“头子”。《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八月,甲申,郭威自河中还,过洛阳,守恩自恃位兼将相,肩舆出迎。威怒,以为慢己,辞以浴,不见,即以头子命保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白文珂代守恩为留守,文珂不敢违。”胡三省注:“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帖也。”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至后唐庄宗,復枢密使,使郭崇韜、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
【蛤子】小蛤蜊。《北史·徐之才传》:“有人患脚根肿痛,诸医莫能识。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实曾如此。’之才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