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潘别驾寄牡丹歌次韵》,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授我以元君之云篆”
出处:《潘别驾寄牡丹歌次韵》
读音:
赏析解释:
【授】《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受上聲。《說文》予也。《廣韻》付也。又《集韻》承呪切,音壽。義同。《詩·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禮·曲禮》男女不親授。《史記·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漢·翟方進傳》當大都授時。《註》總集諸生,大講授也。又姓。漢有授異眾。 《集韻》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爲正,、、譌。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元君】1.贤德的国君。《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韦昭注:“元,善也。”一说,犹元首。见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2.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唐吕岩《七言》诗之四九:“紫詔随鸞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云笈七籤》卷九七:“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号南极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如:金母元君(西王母);碧霞元君(后土夫人)。3.祖先。汉刘向《列女传·齐东郭姜》:“请就元君之庙而死焉。”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云篆】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南朝梁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仙道·道书》:“道家字,名云篆,又曰云书。”2.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宋程俱《夜坐》诗:“青灯耿耿夜何其,云篆吐兰初一线。”宋侯寘《柳梢青·送吕子绍守峡》词:“帘捲湘鬟,香飞云篆,叵看轻别。”3.谓形如篆书的云。《宋史·乐志十四》:“虹辉灿烂,云篆绸繆。”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