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5-01-10 11:29 | 星期五

《三年未了听蛙偿》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题听蛙轩》,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三年未了听蛙偿”

出处:《题听蛙轩》

读音:

赏析解释: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未了】没有完毕;没有结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唤儂底为?”唐崔国辅《魏宫词》:“画眉犹未子,魏帝使人催。”明陈子龙《木兰花令·寒食》词:“愁杀怱怱春去早,又恨懨懨春未了。”《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颼颼的响。”2.犹无穷尽。唐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不懂得,不明白。《易·乾》“问以辩之”唐孔颖达疏:“‘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於疑也。”汉

【蛙】〔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偿】《廣韻》市羊切《集韻》辰羊切,音常。還所值也。《前漢·雋不疑傳》不疑爲郞,或誤持同舍郞金去,同舍郞意不疑,不疑買金償之。又酬報。《左傳·僖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又《集韻》始兩切,音賞。又時亮切,音尚。義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本文链接:http://www.benxiaoben.com/ef2bcV1c9AwpWVwEB.html

相关推荐

  • 《吾道岂得长迍邅》意思出处赏析

    《吾道岂得长迍邅》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题听蛙轩》,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吾道岂得长迍邅” 出处:《题听蛙轩》 读音:赏析解释: 【吾道】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参...

  • 《吾与此蛙别有情》意思出处赏析

    《吾与此蛙别有情》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题听蛙轩》,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吾与此蛙别有情” 出处:《题听蛙轩》 读音:赏析解释: 【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

  • 《君胡不听高冈丹凤鸣》意思出处赏析

    《君胡不听高冈丹凤鸣》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题听蛙轩》,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君胡不听高冈丹凤鸣” 出处:《题听蛙轩》 读音:赏析解释: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

  • 《反被妖乌豪鹞击》意思出处赏析

    《反被妖乌豪鹞击》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题听蛙轩》,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反被妖乌豪鹞击” 出处:《题听蛙轩》 读音:赏析解释: 【反】〔古文〕《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

  • 《善奴秀比官奴》意思出处赏析

    《善奴秀比官奴》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欧阳询阴符经帖赞》,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善奴秀比官奴” 出处:《欧阳询阴符经帖赞》 读音:赏析解释: 【善】〔古文〕譱《廣韻》常演切《集韻...

  • 《善女善男寻此语》意思出处赏析

    《善女善男寻此语》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金丹诗四十八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善女善男寻此语” 出处:《金丹诗四十八首》 读音:赏析解释: 【善】〔古文〕譱《廣韻》常演切《集韻》...

  • 《善声惭偃室》意思出处赏析

    《善声惭偃室》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县斋十咏惟勤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善声惭偃室” 出处:《县斋十咏惟勤阁》 读音:赏析解释: 【善】〔古文〕譱《廣韻》常演切《集韻》《韻...

  • 《善士有余食》意思出处赏析

    《善士有余食》意思出处赏析

    出自《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善士有余食” 出处:《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读音:赏析解释: 【善士】1.有德之士。《孟子万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