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归来歌词由孔建华&徐启川&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演唱,出自专辑《黄鹤归来》,下面是《黄鹤归来》完整版歌词!
黄鹤归来歌词完整版
黄鹤归来(竹笛)
孔建华/徐启川/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作曲:孔建华
配器:解天祥
笛子独奏:孔建华
指挥:徐启川
乐团: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专辑:黄鹤归来
制作:中国龙企划组合
《黄鹤归来》乐曲创作于1982年,系为当时武汉重建历史上著名的景点「黄鹤楼」而作。
乐曲吸收了武汉地区古老的汉剧音乐,并具有优美抒情的江南丝竹风格,
全曲旋律古朴、典雅,共分为五个乐段 ──
一、晨曦江上
二、云绕江楼
三、万物竞秀
四、黄鹤凌云
五、夕照睛川
《黄鹤归来》的作曲者,中原派竹笛宗师孔建华,
他巧妙地运用了竹笛吹奏的多指颤法,生动地表现出黄鹤凌云的翱翔雄姿,
同时也藉以表达了对中原人民努力建设家园的豪情壮举之推祟。
乐曲的风格雅致质朴,充份发挥了中原文化特色。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楚、巴、荆、土著文化为主体;
直至今天,江汉地区,即古荆、楚,依然流行着大量朴拙、跳动、不规则的三声腔民歌,
同时还具有许多中华民族标志性、代表性的文化传统与艺术种类:
如舞阳骨笛、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篪、
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两支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竹笛、
曾侯乙编钟、编磬等。
中原笛乐的开创者孔建华大师,他在艺术上广收博纳,以中原文化为本,兼收各派之精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活跃于中国的音乐舞台。
在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为中国竹笛的演奏、创作、教学、理论研究及乐器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优秀的笛演奏家,多年来,孔建华大师还创作了数十首笛子独奏曲,其中不少乐曲都已在全国广泛流传。
代表作《故乡的回忆》,1965年被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乐曲,
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及「中国唱片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5年他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农村新貌》《沸腾的工地》在全国调演中被选为优秀节目而参加国庆26周年的庆典演出。
198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专题介绍孔建华大师的作品《江河情》及其艺术生涯,其后并多次播放《江河情》乐曲,受到了普遍欢迎。
1991年他出版发行了个人演奏及作品专辑「东方魔笛」录音盒带;
制作:中国龙企划组合
黄鹤归来(竹笛)
孔建华/徐启川/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作曲:孔建华
配器:解天祥
笛子独奏:孔建华
指挥:徐启川
乐团:武汉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专辑:黄鹤归来
制作:中国龙企划组合
《黄鹤归来》乐曲创作于1982年,系为当时武汉重建历史上著名的景点「黄鹤楼」而作。
乐曲吸收了武汉地区古老的汉剧音乐,并具有优美抒情的江南丝竹风格,
全曲旋律古朴、典雅,共分为五个乐段 ──
一、晨曦江上
二、云绕江楼
三、万物竞秀
四、黄鹤凌云
五、夕照睛川
《黄鹤归来》的作曲者,中原派竹笛宗师孔建华,
他巧妙地运用了竹笛吹奏的多指颤法,生动地表现出黄鹤凌云的翱翔雄姿,
同时也藉以表达了对中原人民努力建设家园的豪情壮举之推祟。
乐曲的风格雅致质朴,充份发挥了中原文化特色。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楚、巴、荆、土著文化为主体;
直至今天,江汉地区,即古荆、楚,依然流行着大量朴拙、跳动、不规则的三声腔民歌,
同时还具有许多中华民族标志性、代表性的文化传统与艺术种类:
如舞阳骨笛、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篪、
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两支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竹笛、
曾侯乙编钟、编磬等。
中原笛乐的开创者孔建华大师,他在艺术上广收博纳,以中原文化为本,兼收各派之精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活跃于中国的音乐舞台。
在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为中国竹笛的演奏、创作、教学、理论研究及乐器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优秀的笛演奏家,多年来,孔建华大师还创作了数十首笛子独奏曲,其中不少乐曲都已在全国广泛流传。
代表作《故乡的回忆》,1965年被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乐曲,
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及「中国唱片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5年他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农村新貌》《沸腾的工地》在全国调演中被选为优秀节目而参加国庆26周年的庆典演出。
198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专题介绍孔建华大师的作品《江河情》及其艺术生涯,其后并多次播放《江河情》乐曲,受到了普遍欢迎。
1991年他出版发行了个人演奏及作品专辑「东方魔笛」录音盒带;
制作:中国龙企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