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毫赋此诗出自《赠章相士》,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沘毫赋此诗”
出处:《赠章相士》
读音:平仄:平仄仄平
拼音:bǐháofùcǐshī
赏析解释:
【沘】《廣韻》履切《集韻》補履切,音比。水名。出廬江灊縣。今謂之水。《前漢·地理志》廬江灊縣沘山,沘水所出。《註》沘音匕,又音鄙。又唐州有沘水。《後漢·光武紀》漢軍與甄阜梁丘賜戰於沘水西。《註》沘水在今唐州沘陽縣南。廬江灊縣亦有沘水,與此別也。又《唐韻》房脂切《集韻》頻脂切,音毗。義同。
【毫】〔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又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又修毫,狗名。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