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闻王衢王辟登第因有寄贺》,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榜眼兼衣钵”
出处:《闻王衢王辟登第因有寄贺》
读音:
赏析解释:
【榜眼】其名始于北宋初,当时殿试录取的第二、三名,皆称为榜眼。后第三名称“探花”,榜眼专指第二名。宋王禹偁《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歷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清赵翼《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衣钵】“衣钵”。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唐崔颢《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鉢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门。”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鉢,传自达磨,藏广东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鉢则魏主所赐。”秦牧《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惠能﹞在原籍死后移灵曲江南华寺,六十年代初南华寺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2.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宋苏轼《再和许朝奉》:“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