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偈二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眼里闻声鼻尝味”
出处:《偈二首》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拼音:yǎnlǐwénshēngbíchángwèi
赏析解释: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闻声】听到声音。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李木庵《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2.听到消息。柯岩《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声名。《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明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縉绅闻声。”
【鼻】〔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音紕。《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
【尝味】1.品辨味道。《孔子家语·五帝德》:“﹝黄帝﹞播时百穀,尝味草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引寇宗奭曰:“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2.比喻体验。叶圣陶《倪焕之》十四:“锄头、鹤嘴、畚箕等等东西拿在手里,我们的心差不多要飞起来了--我们将亲近长育万物的土地,将尝味淌着汗水劳动的滋味,将看见用自己的力气换来的成绩。”鄂华《自由神的命运》:“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有力量写好这一篇札记,把我所尝味到的这种心灵的震动,带给每一个读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