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咏史五言二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书之涴汗青”
出处:《咏史五言二首》
读音:平仄:平平平平
拼音:shūzhīwǎnwòyuānhànqīng
赏析解释: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汗青】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宋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汗青头白”。2.借指史册。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鲜于必仁《寨儿令》曲:“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