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单辞忽受诬”
出处:《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读音:平仄:平平平仄平
拼音:dāncíhūshòuwū
赏析解释:
【单辞】亦作“单词”。1.指诉讼中无对质无证据的单方面言辞。《书·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孔颖达疏:“单辞,谓一人独言,未有与对之人。讼者多直己以屈彼,搆辞以诬人,单辞特难听,故言之也。”《后汉书·朱浮传》:“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李贤注:“单辞,谓无证据也。”清周亮工《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锻炼之下,死者数辈,将以单词具狱矣。”2.谓极简短的言词。宋洪迈《容斋四笔·贤者一言解疑谮》:“贤者以单词片言,为人释谤解患。”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引》:“古今文人学士,单词片藻,品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诬】《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加也。《徐曰》以無爲有也。《玉篇》欺罔也。《廣韻》誣,枉也。《正韻》詐也,衊也,謗也。《易·繫辭》誣善之人其辭游。《疏》誣罔善人,其辭虛漫。《禮·表記》故其受祿不誣。《註》不信曰誣。《周語》其矯誣。《註》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又《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註》憮同誣。 《篇韻》譌作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