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双调】折桂令 拟张鸣善》,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碧海鲸鲵”
出处:《【双调】折桂令 拟张鸣善》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
拼音:bìhǎijīngní
赏析解释:
【碧海】1.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復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隋薛道衡《从驾天池应诏》诗:“驾黿临碧海,控驥践瑶池。”唐李白《有所思》诗:“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2.蓝色的海洋。宋苏轼《登州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明李梦阳《去妇词》:“只解黄金顷刻成,那知碧海须臾变。”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
【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擎。《說文》本作,海大魚也。《玉篇》魚之王。《古今注》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十丈。其雌曰鯢,大者亦長千里,眼如明月珠。互詳鯢字註。《後漢·班固傳》於是發鯨魚,鏗華鐘。《註》海岸中有大魚名鯨。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魚,鯨魚擊蒲牢,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其聲大者,故作蒲牢於其上,撞鐘者名爲鯨魚。又《西京雜記》漢武刻石爲鯨,置昆明池,每雷雨,魚常鳴吼,鱗鬣皆動。《杜甫詩》石鯨鱗甲動秋風。又《集韻》渠良切,音彊。義同。
【鲵】《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註》今鯢魚似鮎,四脚,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脚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