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上丞相平淮颂》,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博尽忠言”
出处:《上丞相平淮颂》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bójìnzhōngyán
赏析解释:
【博】《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說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聲。《徐曰》十者,成數也。《玉篇》廣也,通也。《增韻》普也。《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又六博,局戲。《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又州名。《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又姓。《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尽忠】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衞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唐陈子昂《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祖父兄弟一门五人,皆伏节尽忠,身死王事。”明张居正《谢召见疏》:“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该军在华中及苏南一带尚有九万余人,虽受日寇和反共军夹击,必能艰苦奋斗,尽忠民族国家到底。”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