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郴江百咏并序·上仙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不须更著登山屐”
出处:《郴江百咏并序·上仙阁》
读音:
赏析解释: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登山屐】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宋苏辙《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谢公屐”。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