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望九华山》,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吁予比年爱灵境”
出处:《望九华山》
读音:
赏析解释:
【吁】〔古文〕《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又《集韻》《正韻》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又《廣韻》《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說文》吁本字。
【予】《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賜也。《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又《博雅》大予,樂名。《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與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
【比年】每年;连年。《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郑玄注:“比年,每岁也。”《汉书·谷永传》:“比年丧稼,时过无宿麦。”颜师古注:“比,频也。”《周书·武帝纪上》:“凉州比年地震,坏城郭。”2.近年。《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比年以来,曾无寧岁。”宋王安石《上曾参政书》:“某亲老矣,有上气疾之日久,比年加之风眩,势不可以去左右。”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请铸大钱》:“由今追溯四五十年以前,铜之为用尚少。比年则铜器充斥,而东南数省为尤甚。”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典
【爱】〔古文〕《唐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正韻》於蓋切,同。仁之發也。从心旡聲。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又《孝經·諫諍章疏》愛者,奉上之通稱。又《諡法》嗇於賜與曰愛。又姓。宋刺史愛申。又叶烏胃切,音穢。《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楚辭·九章》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袁宏·名臣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達人兼善,廢已存愛。《謝瞻·答靈運詩》尋塗塗旣睽,卽理理已對。絲路有恆悲,矧乃所在愛。 小篆作。
【灵境】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南朝梁简文帝《神山寺碑》序:“虽铁界铜围,如影如约,补石擎金,随生焰灭。独有鷲岳灵境,浄土不烧,螺髻金质,声闻难覩。”唐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自齐至唐,兹山濅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宋苏轼《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明杨慎《游灵泉寺》诗:“泉臺埋玉树,灵境閟仙音。”清魏源《华山诗》之二:“出山意已移,灵境渺天北。”2.泛指风景名胜之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唐柳宗元《界围岩水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