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忆匡山》,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匡庐一掬里”
出处:《忆匡山》
读音: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kuānglúyījūlǐ
赏析解释:
【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匡俗”。
【一掬】“一匊”。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毛传:“两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胡荽》:“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唐贾岛《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清丘逢甲《去岁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诗:“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闻一多《收回》诗:“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汉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