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543歌词由关河萧索演唱,出自专辑《1949,我来自未来》,下面是《1949我来自未来543》完整版歌词!
1949我来自未来543歌词完整版
1951年的春节刚过。
主席就交给了小强一个任务,
去哈尔滨。
其实小强长久以来一直对哈尔滨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小时候就是知道哈尔滨一到冬天就天寒地冻的。
还有冰灯和太阳岛。
长大以后知道有个全国有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但是可惜自己学习一般。
想去哈尔滨工业大学,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去哈尔滨旅游时顺路在校园里转一圈了。
交强啊。
这次你去哈尔滨主要有两个人物?
一个人物是去新建征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指导一下直升机的研发工作。
另一个人物则是去哈尔滨工业大学。
和角兽们进行一下关于新技术落地烟涛啊。
毛主席安排下了小强的任务。
我一直都想找机会去哈尔滨呢。
小强兴奋地说。
这个季节去哈尔滨还能看冰灯,
还有中央大街,
还有俄式西餐。
一旁的周总理哭笑不得的拍了拍小强的肩膀。
小强啊。
这次让你去,
不是度假,
而是代表中央去检查工作进度。
看一下基层的同志有什么问题和需要及时反馈回中央。
是我,
我就是开个玩笑。
小强挠了挠头。
毛主席,
周总理,
您放心吧,
我一定会把工作放在首位的。
回到家以后,
小强把自己要出差的消息告诉了孟思思。
孟思思虽然心里有点儿不舍,
多少还有点儿埋怨,
中央为什么这么着急?
小强本来身子就虚,
这次才回来没多久,
就又要出差了。
但是转而又想到。
小强肩膀上的责任也就释然了。
哎。
自己的丈夫总归是国家的高级干部,
总不能天天待在家里,
儿女情长吧?
自己的觉悟真差劲儿呀。
坐在桌子前翻资料的小强,
自然不知道孟思思心里在想什么。
他喝了一口自己从后世带回来的名为大红袍,
实际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红茶。
侧过脸,
看着忙忙碌碌为自己收拾行李的思思,
一股温馨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转过身,
开始翻阅起了资料。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院的创建同沙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有直接关系。
19世纪末,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哈尔滨的地理位置,
极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
使之成为俄国沙皇政府在我国东北最先攫取的一块土地。
1895年2月。
沙皇政府开始制定西伯利亚铁路穿过中国东北到达海参崴的计划。
这个计划是从满洲里直接穿过东北。
到达绥芬河,
而不用沿着中苏边界绕道修筑铁路。
可以缩短行程1000余公里,
大大减少运营时间。
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东铁路即东青铁路,
于1877年8月开始修建,
1903年7月14日竣工通车。
以哈尔滨为中心,
西至满洲里,
东至绥芬河,
南至旅顺口,
中东铁路全长2400余公里。
中东铁路建成以后,
特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后,
大批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业技术专家携家带眷,
纷纷来到东北。
大都集中到哈尔滨,
到这里来的商人、
传教士以及形形色色的俄国人与日俱增。
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的到来,
为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了师资条件。
而俄籍铁员工子女又有着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中东铁路运营业务的迅速发展,
也急需补充大量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
同年8月5日成立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筹建协会。
中东铁路理事会主席宋晓莲将军为名誉主席。
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勒霍尔瓦特将军为主席。
9月9日,
筹建协会推举啊啊舍罗霍夫工程师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的首任校长。
10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宣告成立。
从1920年建校起,
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
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
其中中国学生382人,
占30%,
前苏联及波兰人885人。
占70%。
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及台湾、
香港和前苏联、
澳大利亚、
波兰、
美国、
加拿大、
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国。
俄语班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是,
普遍的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
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因此,
哈工大的毕业文凭得到前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
许多毕业生以他们在哈工大取得的全部考试成绩,
顺利进入世界著名大学深造。
取得更高的学位。
在国外的哈工大毕业生都能够以全职称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身份在许多国家里工作。
在经济、
科学技术研究及教育事业中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在冯中云、
李昌、
陈伯、
白高铁等同志的领导下,
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
进入了大建设、
大发展、
大提高的阶段。
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
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
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
教师队伍迅速增长。
1957年已经发展到了800余人,
平均年龄仅有27.5岁。
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
被誉为哈工大的800壮士。
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各专业与一些工厂、
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
未实现教学、
科研、
生产三结合,
以及科研为国民经济服务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在后世,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
首批211工程、
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九校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
入选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计划。
为中管副部级建制,
由工信部、
教育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可以说,
很多学子都以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荣。
查阅完小强从后世带回来的曾经交给主席和总理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资料后。
他注意到,
这份资料后面还用毛主席批示的学校改革和发展方案。
里面很细致地提出了很多见效和培养人才的方案。
看到主席漂亮的字体在资料后面详细的备注后,
小强不禁感到鼻子有点发酸。
主席真的是一个对教育极其看重的伟人。
尽管后世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方式来黑主席。
但是,
公道自在人心。
主席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由不得那些人的评说,
甚至由不得我们这个时代来评说。
也许百年之后,
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公正的评判。
但是小强相信,
这个评判一定是对主席的称赞。
接着,
小强又翻阅了关于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的资料。
历史上,
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前身为国营违建机械厂。
始建于1952年,
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但是在这个位面上,
因为小强的出现,
哈菲从1950年就已经成立了。
虽然厂房用的是临时画出来的原伪满时期的一家工厂。
但是,
技术人员们没有因为环境差、
待遇低而抱怨。
依旧没日没夜地研究着小强从后世带回来的直升机的技术图纸和资料。
看来和历史上一样。
这直升机还是交给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和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了。
小强自言自语着,
转而翻开了资料。
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特大型骨干企业。
是我国轻型轰炸机和直升机研制基地。
在后世,
哈飞有职工18000人,
工程技术人员3500人,
各种设备5000台,
固定资产13.8亿元。
公司自创建以来,
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民用航空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曾先后研制生产了轰5轰炸机、
直5和直9直升机。
运11和运12轻型多用途飞机,
其中运12是我国第一种获得国际著名试航证的飞机,
出口的势头很好。
另外。
该公司还研制过水轰5、
反潜轰炸机、
直6、
直升机。
轰6最初也是他们生产的。
在开发国际合作方面。
公司成功的与法国、
新加坡联合研制了具有21世纪先进水平的EC120直升机等等。
在科研生产方面,
哈飞公司见具有研制和生产先进的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能力。
公司自行设计研制的运12型轻型多用途飞机,
以取得美国的F测、
英国C测型号的合格证。
而且出口18个国家近90架。
为美国、
英国、
法国、
荷兰等国家知名飞机制造公司生产飞机零部件。
在民品开发经营方面,
哈飞公司现在正生产松花江微型系列汽车。
嗯。
这个功课也算是做足了。
小强心满意足地合上了资料,
开始动笔写起了接下来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