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寄崔钧》,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两地差池恨”
出处:《寄崔钧》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去二十七恨
拼音:liǎngdìdechāchíhèn
赏析解释: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地】〔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
【差池】1.差错。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遗书我,竟岁无差池。”《水浒传》第八回:“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孔明,骂一通秦桧,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2.意外。唐李端《古别离》诗之一:“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犹差劲,不行。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韩培生笑说:‘老年人就是差池喀,生宝他爹也扯腿。’”犹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