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精意感通”
出处:《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读音:平仄:平仄仄平
拼音:jīngyìgǎntōng
赏析解释:
【精意】1.专心一意;诚意。《国语·周语上》:“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宋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意於求贤。”宋陆游《书愤》诗:“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2.精深的意旨。唐韦应物《石鼓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唐之晚年,诗人无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惜抱。”3.犹精神。宋范仲淹《睦州谢上表》:“喘息奔衝,精意牢落。”清刘大
【感通】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