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斋》,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糟酵茺榛埋”
出处:《北斋》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上平十四皆
拼音:zāojiàochōngzhēnmáimán
赏析解释:
【酵】《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音敎。《廣韻》酒酵。《集韻》酒滓。《正字通》以酒母起麪曰發酵,蕭子顯《齊書》: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起麪餠。註:發酵也。韋巨源食單,有婆羅門輕高麪,今俗籠蒸饅頭發酵浮起者是也。金天曆元年有額外課,其十八曰酵。泰和四年定糟酵錢。遼元志有酵課。
【茺】《唐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音充。《玉篇》茺蔚,卽今益母草也。《本草》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
【榛】《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唐韻》同。《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榛。《大雅》榛楛濟濟。 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註》榛榛,梗穢貌。又《說文》註,果實如小栗,引莊公二十四年《左傳》女摰不過栗。《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又《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釋文》古本作。○按此二說,則榛訓木名,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又《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註》榛樼同。又榛筓,婦人喪服。《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又聚木曰榛。《淮南子·原道訓》木
【埋】《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音霾。《釋名》葬不如禮曰埋痗也。趨使痗腐而已。又藏也。《左傳·昭十三年》埋璧于太室之庭。《後漢·張綱傳》漢安元年,遣八使循行風俗,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亭。又叶呂支切,音離。《左傳·萊人歌》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說文》本作薶。俗作埋。《周禮》省作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