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7与26:中华恩怨20年(1)歌词由联合读创演唱,出自专辑《任正非: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下面是《15 F7与26:中华恩怨20年(1)》完整版歌词!
15 F7与26:中华恩怨20年(1)歌词完整版
F7是华为,
26是中兴,
分别出自对方之口。
颇有调侃乃至嘲笑的意味。
华为的汉语拼音华为缩写是HW,
恰恰是英文夫妻及husbandandwife的谐音。
因此,
中兴员工以F7只代华为。
而中兴英文简称是ZTEZ在英文中是第26个字母,
因此被华为人拿来指代中兴。
F7与26相杀相爱,
转眼已经20多年了。
一山不容二虎。
偏偏华为与中兴在机缘巧合下,
都诞生在深圳这个窗口城市,
如同孪生兄弟。
两者几乎同时起步,
做着基本相同的产品线,
面临着同样的市场环境。
偏偏两者的发展都还不错。
只是中兴偏重技术,
华为则友善营销。
资源总是稀缺的,
等到华为和中兴各自成长到一定程度,
二虎相争的局面随之到来,
不可调和也不可避免。
刺刀见红的时刻终于到了。
1998年,
在湖南、
河南两省的交换机投标会上,
华为递交了一份特别的标书。
在这份标书上,
华为将自己的产品同中兴的产品进行了详细对比,
并委婉表示华为产品在性能上远优于中兴。
不过,
令任正非始料未及的是,
第二天中兴如法炮制,
全面更换了一份打击华为的标书,
最后抢得大额订单。
这在处处要求争先的任正非看来,
是不能容忍的。
他迅速拿起了法律武器,
在河南省高级******和长沙市中级******起诉中兴,
将告其中兴电源与华为电源进行引人误解的对比。
引来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侯为贵有样学样,
以牙还牙,
最终四起官司,
华为和中兴各赢一半,
华为被要求赔偿中兴180.5万元,
中兴被要求赔偿华为89万元。
从赔偿金额来看,
华为吃了一个小亏,
但华为输了官司,
却赢得了品牌和市场,
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从1998年到2000年,
中兴年销售额从41元增长到102亿元,
而华为年销售额则从89亿元增至220亿元,
华为对中兴的优势进一步拉开了。
一举奠定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但是接下来华为便连输两局,
中兴奋起直追,
渐渐逼近华为的王者宝座,
形势一时微妙起来,
令任正非无比郁闷。
1998年,
中兴和华为都准备竞标中国的联通第一次CDMA95招标项目,
但由于和高通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解决而暂时搁置。
继续保留CDMA95项目,
还是将重心转移,
中兴和华为都必须进行战略取舍,
选对了,
一步登天,
选错了,
一败涂地。
任正非认为,
中国联通短期内很难上马cdma项目,
且wcdma是欧洲标准,
未来必定是3g市场最大的蛋糕,
应该直接选择更为先进的CDMA2000。
于是,
华为迅速撤掉了原来的CDMA95小组,
投入重金转攻CDMA2000。
侯为贵这次却做出了与华为相反的决定,
选择继续研发CDMA95。
同时投入小部分资源研究cdma2000侯为贵的分析师,
联通肯定会上马cdma项目。
而九五标准不逊于GSM。
从安全性能角度考虑,
移动网络不可能不经过九五阶段的检验就直接跳到2000,
即使转向研发,
2000也需要九五标准的积累。
2001年5月,
中国联通重新启动招标,
最终选用的恰恰是CDMA95的加强版。
中兴中标,
一举征得10个省共7.5%的份额。
紧接着,
凭借一期优势,
在联通cdma二期建设招标中,
中兴又获得了12个省份总额为15.7亿元的一类主设备采购合同。
中兴的强势反击,
使得华为两次投标都颗粒无收,
然而更令任正非郁闷的还在后面。
2000年风靡日本的小灵通技术被UT斯达康引进中国后。
任正非和华为再一次面临重大抉择,
小灵通其实就是无线市话通信方式,
说简单一点,
就是无绳电话的大功率吧。
用的是固定电话的线路,
电信运营商架设一个覆盖全市的基站发射无线信号。
当时国内手机话费和终端都比较贵,
小灵通号码短,
单向收费比使用手机便宜多了。
当然,
小灵通也有缺点,
那就是覆盖差,
信号弱。
经常被用户调侃到手持小灵通,
傲立风雨中,
昂首又挺胸,
就是打不通。
对于技术,
任正非认为他既落后,
又不能像未来的3g演进,
不出5年必然被淘汰,
华为不能因此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
于是战略性放弃了,
把大笔投资放在了当时在全球还没有商用的3g业务上。
为了研发3g产品,
华为投入了近2000人,
相当于全公司一半的人数。
到2001年,
华为第一次与业界巨头同时推出3g产品。
成为全球少数能够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没想到,
全球it泡沫破裂,
国内的3g牌照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
华为的3g业务光投入不产出,
3年内颗粒无收。
盼星星、
盼月亮,
就是等不到3g牌照,
任正非只得转战海外市场,
壮着胆子与海外通信巨头硬拼,
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任正非急坏了。
只要听说哪儿有三级项目,
他马上就飞过去,
到2003年年底,
华为三级产品终于破天荒的中标阿联酋的一个项目,
实现了零的突破。
华为3g产品起死回生。
巧合的是,
就在华为宣布放弃小灵通业务的几天后,
侯为贵对着全体中兴员工说。
中兴今后市场主攻产品就是小灵通,
中兴又一次拾取华为丢下的市场,
精耕细作。
就这样,
中兴与UT斯达康一同成为中国电信小灵通的供货商。
贴牌销售日本京瓷公司的小灵通。
没想到,
小灵通在中国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很快大热,
让中兴、
UT斯达康和朗讯数钱数到手软。
到2004年年底,
小灵通用户已达6000万。
夺得cdma和小灵通市场后,
中兴和华为的差距迅速缩小。
2003年,
中兴年销售额达到250亿元,
其中小灵通业务占到了1/3,
而华为销售额为317亿元,
二者仅仅相差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