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味道怜知止”
出处:《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读音:
赏析解释:
【味道】体味道的哲理;体察道理。汉蔡邕《被州辟辞让申屠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北魏常景《严君平》诗:“严君性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説。”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髮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清曾廷枚《<古谚闲谭>自序》:“於今十载,耽索居味道之乐,时取古人经籍文辞研覃。”2.情味;意味。《朱子语类》卷五七:“两箇都是此样人,故説得合味道。”叶圣陶《夜》:“﹝她﹞这样提心吊胆地细尝恐怖的味道,就一刻也不得入梦。”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关大妈嚼嚼这
【怜】《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心了也。又《集韻》靈年切,音連。與憐同。《韋應物休暇東齋詩》捫竹怜粉汚。又《五音集韻》朗鼎切,音。憭也。(憐)〔古文〕《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說文》哀也。《吳越春秋河上歌》同病相憐。又《廣韻》愛也。《魯連子引古諺》心誠憐,白髮元。又《集韻》離珍切,音鄰。義同。《楚辭·九辯》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叶上生。 俗作怜。
【知止】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宋程颐《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靖﹞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