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送李明府去官》,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谤言三至后”
出处:《送李明府去官》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bàngyánsānzhìhòu
赏析解释:
【谤言】、指责的话。《左传·成公十八年》:“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復霸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山东莱阳县之役,谤言至今未已。”2.造谣中伤的话。《孔丛子·陈士义》:“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明李贽《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解放日报》1985.4.24:“还我清白之后,谤言不攻自破。”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