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水北山人得名声”
出处:《寄卢仝(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
读音:
赏析解释:
【水北山人】。石洪曾隐居十余年,后仍出仕。唐韩愈《寄卢仝》诗:“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宋张孝祥《西江月·蕲倅李君达才起兵河东》词:“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世间功业谩亏成,华髮萧萧满镜。”参阅《新唐书·石洪传》。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名声】名誉声望。《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嫉恶如仇讎,见善若饥渴,备更内外,灼有名声。”明高启《赠杨荥阳》诗:“出门得名声,不假亲旧援。”2.谓流传于世的评价。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八:“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