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代答》,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四海不无容足地”
出处:《代答》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去六至
拼音:sìhǎibùwúróngzúdìde
赏析解释: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
【不无】犹言有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輊。”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简论>及其他》:“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曹公子,在‘贫穷难耐凄凉’的生活中,对‘当年笏满床’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
【容足】仅能立足,形容所处之地极狭小。《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书·司马衍传》:“嶠復喻侃曰:‘苏峻遂得志,四海虽广,公寧有容足乎?’”唐刘商《与于中丞》诗:“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明王世贞《即事书怀》诗:“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太茅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从前我只道上海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郭希仁《从戎纪略》:“司令部地本窄狭,办公人员仅能容足,来者皆集于门外。”
【地】〔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