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双调】新水令_辞官急流中》,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青史内不标名”
出处:《【双调】新水令_辞官急流中》
读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拼音:qīngshǐ44bùfǒubiāomíng
赏析解释:
【青史】1.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清洪昇《长生殿·传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徐迟《牡丹》:“我又看到她演出的喜剧《柜中缘》……是对爱国主义名将,永垂青史的千秋忠臣的一首赞歌。”2.见“青史氏”。
【内】〔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對切,餒去聲。《說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韻》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又《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註》二房也。《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又五內,五中也。《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又職內,官名。《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又河內,地名。《周禮·夏官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标名】名。《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唐谷神子《<博异志>序》:“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谷神子。”《旧唐书·列女传·楚王灵龟妃上官氏》:“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