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秦末权臣赵高真的是宦官吗?歌词由三幕式文化演唱,出自专辑《一听就上瘾的历史冷知识》,下面是《【113】秦末权臣赵高真的是宦官吗?》完整版歌词!
【113】秦末权臣赵高真的是宦官吗?歌词完整版
本集啊,
咱们来聊一聊秦墨权臣赵高真的是宦官吗?
提到赵高啊,
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电视剧中肥胖奸诈的宦官形象。
他从秦朝的一个小吏做起,
一步步走向了秦朝的政治中心。
赵高的一生做了很多坏事儿,
他在秦始皇死后篡改遗诏,
逼死了仁后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拥立昏聩无道的秦二世,
胡亥继位。
他做官数十年,
一直做到了秦朝丞相。
期间,
他操纵傀儡皇帝,
残害忠臣,
对百姓增加赋税。
可以说呀,
秦朝的迅速灭亡和赵高的***弄权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这个做件坏事儿的奸佞小人,
有一件事儿却被世人误解了2000多年,
他其实啊,
并不是一个宦官。
宦官在明代以后的称呼改为了太监,
也就是在宫中服侍皇族生活起居的人。
赵高这个人呢?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是非常的厌恶,
以至于没有给这个权臣立传。
我们对于赵高的所作所为,
要参考史记里秦始皇、
丞相李斯、
大将军蒙恬这3位著名人物的***传记。
在这些专辑里啊,
零散的描写过赵高的生平事迹,
但在这三部专辑里啊,
都没有提到赵高是宦官,
也没有提过他受过宫刑的事儿。
赵高究竟是不是宦官?
如果不是,
他为什么会作为宦官被世人所熟知呢?
学者们在研究史料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答案。
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就写道,
啊,
赵高和他的几个兄弟皆生隐公。
隐公这个词因为缺少古语寒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啊不被人们所理解。
到了东汉时期,
一个为史记作注释的刘姓文人,
不知道从哪里查阅到了隐功的含义。
就把其中的弓字解释为弓形。
按照他的注释,
史记中原话的意思是,
赵高和他的兄弟们都受过宫刑,
入朝做宦官。
就这样,
在对古语不求甚解的情况下呀,
这个文人草率的为史记做了注释,
也导致了民间对赵高一家都是宦官的事儿深信不疑。
到了唐代时期,
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说法。
有人就对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姑且先不说正史中没有描述过赵高受过宫刑的事儿。
单从句意上看呢,
把引弓作为弓形的意思带入到接生引弓这个句式中,
这句话就变得牵强拗口了,
不能成句。
对于尹公一词的解释呀,
直到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出土,
才有了准确的解释。
在秦汉时期,
引攻的意思是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工作的地方。
引弓,
也可以指刑期已满的人。
把这个解释带入接触隐弓,
句意就变得清晰了。
史记的原意是赵高和他的兄弟们曾经在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做过事儿。
人们对于隐公一词的理解错误,
是造成赵高被误解为宦官的原因之一,
导致了东汉以后的文献记载都出现了这一认知错误。
造成赵高被误解为宦官的另一个原因,
是史记李斯列传中对他的描述。
其中记载了赵高是换人并有幻机。
这里换人和换籍也是秦汉时期古语,
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的解释,
焕的意思呀,
并不是指宦官,
他指的是在宫中内廷任职,
换人就是任职于宫中的人,
是皇帝亲近的侍卫官。
而换籍啊,
指的是啊,
用来记录出入于宫门人员的登记名册。
赵高在李斯传记里做的是皇帝的近臣,
他的名字已经登记在入宫名单里了。
是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内宫的。
在秦汉时期啊,
宦官的普遍称呼是阉人,
或是相对斯文的换阉一词。
这两个专有名词与换人虽然只差一个字,
所指的职位却相差甚远。
对于换字的错误理解,
也让赵高背上了人们千年的误解。
对于古语的理解错误,
造成了赵高被世人误解为宦官,
但长达2000多年的骂名,
也得益于历朝历代诸多宦官***、
祸乱朝纲的阉党人士的活跃。
原有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掳节汉天子,
近由明代魏忠贤***,
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千疮百孔。
人们对争权的宦官一向是有鄙视、
有痛恨、
有畏惧,
对这类人有着复杂的心理。
对于赵高这个导致秦朝灭亡的罪臣贼子,
人们自然就会把他和后世的阉党人士画上等号,
进而对他是宦官的说法深信不疑。
不过呀,
痛恨归痛恨,
但历史上真实的赵高虽然恶贯满盈,
但他的确不是一名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