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遒人振木铎”
出处:《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读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拼音:qiúrénzhènmùduó
赏析解释:
【遒人】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预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於路,求歌謡之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矇冒瞽説,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唐元稹《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虽无作者之风,粗中遒人之採。”清钮琇《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南邨先生《病赋》……‘而其舌也与遒人通,不然胡鐸?而其髮也与狐通
【振】《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說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註》濟民養德也。《禮·月令》振乏絕。《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註》振起之,令有作業。又《說文》一曰奮也。《廣韻》裂也,又動也。《易·恆卦》振恆。《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註》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旣擩,必振乃祭也。《爾雅·釋言》振,訊也。《註》當作迅。謂奮迅。又同震。《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史記·五帝紀》振驚朕衆。又整也。《禮·曲禮》振
【木铎】1.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东亚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2.以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