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题斋壁》,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身寄苹洲蓼浦中”
出处:《题斋壁》
读音:
赏析解释: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苹】《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說文》本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漢典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疏》韓詩云,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改釋文。〔《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
【洲】《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渚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又《釋名》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詩·周南》在河之洲。又靈洲,漢縣名,屬北地郡。又《韻補》叶專於切,音朱。《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緹帷彌津,丹帳覆洲。 《說文》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
【蓼】《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
【浦】《唐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音普。《說文》瀕也。《詩·大雅》率彼淮浦。又《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風土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又浦陽,江名。《廣輿記》浦江,本吳越三江之一。又浦江,縣名,屬金華府。浦城,屬建寧府。又合浦,漢郡名,屬交州。又荒浦,舒鳩地名,見《左傳·襄二十四年》。又姓。晉起居注浦選。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