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秋思》,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两耳衰年不耐哗”
出处:《秋思》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拼音:liǎngěrshuāiniánbùnàihuáhuā
赏析解释: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
【衰年】。唐杜甫《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诗:“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宋苏轼《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鬭新。”明屠隆《綵毫记·禄山谋逆》:“论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辈窃弄权。”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石刻诗经残本》:“予访求五十年,不得隻字,昨岁始见《左传》残本仅字,今復见此刻经注万有餘言,真衰年乐事也。”
【不耐】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郑玄注:“耐,古书能字也。”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文帝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清周亮工《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2.不愿意。宋余桂《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
【哗】《集韻》同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