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知足乃不辱”
出处:《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
读音:
赏析解释:
【知足】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汉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流涕时耶?”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叹疏广之知足,慕祁奚之请老。”茅盾《尚未成功》:“你从前教书的时候不是时时刻刻想望着眼前这样的生活么?现在弄到了,你倒又不知足!”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辱】〔古文〕《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又汙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註》屈辱尊命之臨也。又僇也。《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又姓,見《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