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国人欲识公归处”
出处:《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读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拼音:guórényùshízhìgōngguīchǔ
赏析解释:
【国人】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周礼·地官·泉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贾公彦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子駟帅国人盟于大宫。”《史记·伯夷列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民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2.国内之人,全国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唐韩愈《题楚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宋叶适《祭潘叔度文》:“若夫父母兄弟,安其义而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归处】归依。《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郑玄笺:“归,依归。”归依之处。唐白居易《重题》诗之三:“心泰身寧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