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高唐赋》,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垂旒旌”
出处:《高唐赋》
读音:平仄:平平平
拼音:chuíliújīng
赏析解释: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旒旌】亦作“旒旍”。1.有垂旒的旌旗。《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仓螭,垂旒旌。”李善注:“旒旌,谓建太常十二旒。”2.指铭旌。《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李善注引汉扬雄《元后诔》:“著德太常,注诸旒旍。”《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载託旒旌。”吕延济注:“有功者铭书於旒旌之上。”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综汉魏诸家所为誄辞,殆兼数义:其一,述德咏功;其二,赠终叙哀。辞则表之旒旍,或刊碑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