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韩愈汉刑支郡黜”
出处:《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读音:
赏析解释:
【韩】《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漢典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愈】《廣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玉篇》勝也。《廣韻》賢也。《增韻》過也。《孟子》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又進也,益也。《詩·小雅》憂心愈愈。《蘇氏曰》愈愈,益甚之意。又差也。《左傳·昭二十年》相從爲愈。《註》愈,差也。《正義》病差謂之愈。又《正韻》偶許切。義同。又《集韻》容朱切《韻會》羊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于。《老子·道德經》動而愈出。《音義》羊主反,又羊朱反。又通作兪。《吳語》越閒兪章。《荀子·仲尼篇》兪務而俞遠。讀作愈。《前漢·禮志》兪甚亡益。 亦通作瘉。《晉語》東方之士孰爲瘉。《註》賢也
【汉】〔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
【刑】〔古文〕《集韻》同。《說文》罰辠也,國之罰也。从井刀,刀守井,飮之人入井,陷于川,守之割其情也。《韻會》復古篇云:从刀幵聲,剄也。从刀井,法也。今經史皆通作。
【支郡】1.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汉书·晁错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颜师古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作“枝郡”。2.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唐及五代节镇皆有支郡。太祖平湖南,始令潭朗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兴元之三泉是也。戊辰,上纳瀚(李瀚)言,詔邠、寧、涇、原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黜】《唐韻》丑律切《集韻》《韻會》敕律切,音怵。《說文》貶下也。《玉篇》退也,貶也,下也,去也,放絕也,減也。《六書故》斥汙闇也。《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又通作絀。《禮·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 或作詘。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