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考古垂矩矱”
出处:《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读音:
赏析解释:
【考古】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明刘刚《<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望都县在南,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勋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清顾炎武《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宋吴才老,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2.指考古学。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矩矱】1.规矩法度。《楚辞·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王逸注:“矩,法也;矱,於缚切,度也。”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於伏羲兮,下合矩矱於虞唐。”《明史·选举志一》:“时方崇尚新奇,厌薄先民矩矱。”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至啟禎时,钱谦益、艾南英準北宋之矩矱,张溥、陈子龙擷东汉之芳华,各树一帜,以召学者。”2.定为法度,以为法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能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缾管,何能矩矱?”宋洪迈《<唐黄御史公集>序》:“于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彫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