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卜隐》,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藜藿充肠苎作衣”
出处:《卜隐》
读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líhuòchōngchángzhùzuòyī
赏析解释:
【藜藿】1.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饭菜。《韩非子·五蠹》:“糲粢之食,藜藿之羹。”《文选·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刘良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明王宠《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我辈饱藜藿,散发从箕潁。”闻一多《奇迹》诗:“这心是真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2.指贫贱的人。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十一:“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充肠】【典】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唐杜甫《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唐白行简《李娃传》:“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肠。”【典】
【苎】《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漢典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