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公听采出自《思古》,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大臣公听采”
出处:《思古》
读音:平仄:仄平平平仄
拼音:dàchéngōngtīngcǎi
赏析解释:
【大臣】官职尊贵之臣。《左传·昭公元年》:“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史记·吕太后本纪》:“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2.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汉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听采】听而采纳之。南朝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欞,躬亲辩决。”宋司马光《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纷紜之议,不足听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