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同前魏·武帝》,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贼臣持国柄”
出处:《同前魏·武帝》
读音:
赏析解释:
【贼臣】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閒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史记·蒙恬列传》:“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唐武则天《臣轨》卷上:“五曰专权擅威,持操国事以为轻重,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权,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清谭嗣同《致梁启超书》之三:“我圣上之命,悬於太后、贼臣之手,嗣同死矣!嗣同之死毕矣!”2.对敌寇之臣的贬称。清阎尔梅《绝贼臣胡谦光》诗:“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国柄】国家权柄。《管子·立政》:“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三国魏曹操《薤露》诗:“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三:“袁世凯窃去国柄,把中国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