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发郓州喜晴》,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飞沫缀衣裘”
出处:《发郓州喜晴》
读音:
赏析解释:
【飞沫】或激起沫子。《文选·傅毅<舞赋>》:“龙驤横举,扬鑣飞沫。”李善注:“马举首而横走,动鑣则飞马口之沫也。”《文选·木华<海赋>》:“於是鼓怒溢浪扬浮,更相触搏,飞沫起涛,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迴。”吕向注:“言风急鼓击怒,溢浪飞扬,浮涌於空,相触搏为沫,起其波涛也。”2.喷出或溅起的沫子。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
【缀衣】。古君王临终所用。《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孔传:“缀衣,幄帐。”孔颖达疏:“缀衣是施张於王坐之上,故以为幄帐也。”三国魏曹植《武帝诔》:“既即梓宫,躬御缀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禀玉几之顾,奉缀衣之礼。”《梁书·任昉传》:“实不忍自固於缀衣之辰,拒违於玉几之侧。”《旧唐书·武宗纪论》:“开成中,王室寖卑,政由閽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书·立政》:“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
【裘】〔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又《韻補》渠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