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山三朅来》,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昔人避世兼避雠”
出处:《春山三朅来》
读音:
赏析解释:
【昔人】前的人。《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宋秦观《和裴仲谟摘白须行》:“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昔人云:画鬼魅易,画狗马难。”
【避世】逃避尘世;逃避乱世。《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后汉书·儒林传上·洼丹》:“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唐李颀《渔父歌》:“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续范亭《休养不到一年身体大进喜赋》诗:“休养非避世,山居如老僧。”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避雠】“避仇2”。亦作“避仇”。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刘友,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江夏。”唐韩愈《东都遇春》诗:“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明冯梦龙《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西京,不免往彼相访。”清龚炜《巢林笔谈·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