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5-01-25 11:16 | 星期六

【462】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们闻之色变?歌词-三幕式文化

【462】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们闻之色变?歌词由三幕式文化演唱,出自专辑《一听就上瘾的历史冷知识》,下面是《【462】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们闻之色变?》完整版歌词!

【462】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们闻之色变?歌词

【462】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们闻之色变?歌词完整版

本集咱们来聊一聊清朝的宁古塔为何让犯人闻之色变呢?

流放是古代一种刑罚,

是指朝廷将犯罪之人发配到偏远地区进行生活和劳作。

偏远地区人烟稀少,

医疗水平和生活条件也很差,

大多数被流放的犯人都会病死或饿死。

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晚年时啊就曾被贬官到琼州,

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

过着较为艰苦的生活。

那时的琼州条件恶劣,

缺少食物,

苏东坡初到琼州时,

也只能以生蚝来充饥。

而在清朝时,

有一处流放地点是比较有名的,

叫做宁古塔。

获罪的犯人一旦听到自己被流放到宁古塔,

就会叫苦不迭,

闻之色变。

宁古塔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他为什么让犯人们感到害怕呢?

满族来自于关外,

也就是如今的东北地区。

在古代啊,

东北地区是由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和控制的。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属的宁安市和海林市地界。

在影视剧甄嬛传中,

雍正皇帝就将自己的老丈人甄远道一家流放到了宁古塔,

让甄嬛听说后大惊失色,

痛哭流涕,

随后就走向了黑化复仇之路。

可见啊,

甄嬛得知父亲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心情,

也代表了大多数被流放犯人的心情,

代表着生命的终结,

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犯人们对宁古塔闻之色变,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

宁古塔地区在当代春夏秋三季温度适宜,

雨水充沛,

土地肥沃,

风景宜人,

在冬天时虽然会变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但气温也不会很低。

是很多人向往的雪乡和旅游胜地。

但在清朝时,

宁古塔地区冬季的温度比现在要低5~10°C。

而且地广人稀,

气候十分恶劣,

类似于如今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在这里生活的大多是以捕猎为主的猎人,

还有与沙俄通商的商人。

犯人被流放的宁古塔意味着要自食其力,

想要生存下去,

要抵得住严寒,

还要进行捕猎、

打鱼才能填饱肚子。

而且当时宁古塔地区野兽比较多,

比如黑熊、

狼、

老虎这些猛兽经常出没。

连经验丰富的猎人对这些野兽都十分忌惮,

遇到后会选择逃跑。

犯人们根本不是野兽的对手,

被野兽杀死的犯人数量非常多,

即便逃过了野兽的袭击,

这些犯人也会在冬天时被冻死,

或者因缺少食物而饿死。

其二,

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宁古塔的气候,

而是流放行走的痛苦过程。

在清朝,

流放的刑罚被分为四个等级,

根据犯人犯罪的恶劣程度不同,

划分为2000里、

2500里、

3000里、

4000里。

距离京城3000~4000里的地方,

几乎都是蛮荒之地。

宁古塔就是距离京城3000多里外的流放地区。

从朝廷下达判决书开始,

犯人必须在一个月内启程前往流放之地。

在流放途中啊,

会有两个差役押送犯人,

一路督促行程,

每天最少要步行50里,

从京城走到宁古塔,

基本上要两个半月左右。

高强度和长距离的流放让犯人的体力消耗非常大,

不少犯人在流放途中就去世了。

即便他们能活着走到宁古塔,

基本上已经丢了半条命。

其三,

流放到宁古塔是对犯人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考验。

而犯人内心中的恐惧和绝望,

也成为了他们被流放宁古塔不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清朝啊,

朝廷下令将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通常会带有永世不得回京的备注,

被流放的犯人们一辈子都不能离开宁古塔。

这也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面对着长途跋涉、

饥餐露宿的艰苦条件,

犯人们一想到余生都要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寒冷中度过,

一部分人宁可***,

也不愿意被发配到宁古塔。

除上述3个原因外,

犯人们对流放宁古塔闻之色变,

是因为犯人们到达宁古塔后就做了苦力,

每天要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带给身体的痛苦,

生活非常不自由,

而且这些被流放的犯人是没有尊严的。

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世世代代作为奴隶一样生活,

可以说呀,

是毫无***的。

这种一眼望到底的人生,

是很多犯人不能接受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本文链接:http://www.benxiaoben.com/ef9ebVVA9Bg5TUwoHCQ.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