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庆元四年五月再游》,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半峰斜日下平川”
出处:《庆元四年五月再游》
读音:
赏析解释: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峰】《集韻》同峯。
【斜日】斜的太阳。南朝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宋王安石《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清纳兰性德《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平川】广阔平坦之地。《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荡荡平川,惟冀之别。”章樵注:“地势平,则川陆皆平。”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宋苏轼《上皇帝书》:“臣观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谢雪畴《长江飞渡记·在轻盈的白帆下》:“若让他们骑上战马,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他们能撒开缰绳……来一小段骑技表演。”2.引申指广阔的前途。《水浒传》第六一回:“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明张凤翼《红拂记·寄拂论兵》:“喜今日相逢马前,幸分明指与平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