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齿舌津屡涸”
出处:《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读音: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chǐshéjīnlǚhé
赏析解释:
【齿舌】口腔。宋文同《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诗:“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2.口舌,非议。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3.口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余谓孟子以仪秦之齿舌,明周孔之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4.泛指口头。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閒得利。’”王世懋注:“言有此才而官不利,徒得齿舌閒赞嘆而已。”
【津】〔古文〕《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又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
【屡】〔古文〕《集韻》《韻會》龍遇切,音慮。數也。《增韻》煩數。又疾也。《詩·周頌》屢豐年。《書·益稷》屢省乃成。《註》屢,數也,當數顧省汝成功也。或作婁。
【涸】《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 《說文》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