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处有两儿郎”
出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读音:平仄:仄仄仄平平
拼音:chǔchùyǒuyòuliǎngérláng
赏析解释: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儿郎】1.青年,小伙子。南朝陈徐陵《乌栖曲》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清吴伟业《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2.对士兵的称呼。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宋陆游《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