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木兰歌》,下面是具体赏析解释!
诗句:“却卸巾鞲理丝簧”
出处:《木兰歌》
读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拼音:quèxièjīngōulǐsīhuáng
赏析解释: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卸】《唐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寫去聲。《說文》舍車解馬也。又《增韻》脫衣解甲曰卸。舟人出載亦曰卸。
【巾鞲】1.巾褠。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宋书·毛脩之传》:“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到门邪!”唐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曩之骑竹马北向相傒者,咸任郡县,巾韝来迎。”2.借指士人。宋王安石《北客置酒》诗:“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饭随粱饘。”3.见“巾鞲”。亦作“巾韝”。头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按,此诗即唐韦元甫所作《木兰歌》,鞲,《全唐诗》本作“韝”。漢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丝簧】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吕向注:“丝,琴瑟也;簧,笙也。”唐韦元甫《木兰歌》:“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清陈维崧《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2.引申为音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唐崔道融《羯鼓》诗:“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汉